豫剧老电影《花木兰》拍摄往事
《花木兰》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,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“香玉剧社号”战斗机进行义演时,该剧便是主要剧目之一。1952年常香玉携此剧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获荣誉奖,1953年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演出了该剧,因其影响力大,长春电影制片
《花木兰》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代表剧目,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“香玉剧社号”战斗机进行义演时,该剧便是主要剧目之一。1952年常香玉携此剧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获荣誉奖,1953年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演出了该剧,因其影响力大,长春电影制片
豫剧,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发源于河南开封。豫剧原名河南梆子,是在中原大地的沃土中广泛吸收其他戏曲艺术成果基础上不断继承、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,其艺术不仅以唱腔铿锵大气,行腔酣畅、韵味醇美、生动活泼、乡土气息浓郁的独特风格见长,而且善于
9月12日晚,旅发大会系列文化活动迎来重头戏——由临漳籍豫剧名家韩鹏飞领衔的团队,完成了新编历史豫剧《铜雀台赋》的预演,以传统戏曲之韵,为盛会注入深厚文化底蕴。
9月10日晚,铿锵大气、抑扬有度的唱腔响彻河南省儿童影剧院,一部以豫剧形式演绎的抗战史诗——《红高粱》在此上演,来自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200余名师生代表和留学生代表走进九儿与十八刀抗击侵略的故事,沉浸式感受豫剧的独特魅力。
俗语云:“观剧如读书。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戏曲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民族精神,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,不仅能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艺术的熏陶,还能提升道德修养、滋养心灵。
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呈现人间万象、映照市井百态,让人心灵充盈、精神富足,让城市文脉绵长、开放包容,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围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,坚持以文化城、以文惠民、以文促产,大力推进文化
秋高气爽迎国庆,文化盛宴醉人心!在这家国同庆的美好时节,9月8日,底蕴深厚的朱仙古镇·启封故园成功举办了一场重磅文化活动 ——《又见花木兰》“唱响豫剧经典”,为八方来宾带来了一场浸润心灵的传统艺术视听盛宴!
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呈现人间万象、映照市井百态,让人心灵充盈、精神富足,让城市文脉绵长、开放包容,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近年来,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围绕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,坚持以文化城、以文惠民、以文促产,大力推进文化郑州
从中原大地到白山黑水,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用鲜血和生命留下闪光的名字。9月5日晚,作为2025(第十一届)黄河戏剧节闭幕压轴大戏,由我市倾力打造的大型现代豫剧《碧血千古》在市民中心演出(如图)。
近日,记者从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获悉,第十三届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,国家一级演员,鹤壁市豫剧团团长,鹤壁市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,率《牛金根返乡记》剧组赴万仙山景区郭亮村取景拍摄。